close

伊朗近日在外交領域的動作不斷,先是數月前同美國大秀親密,頗有“破冰”之勢;接著在日內瓦核談判會議上,達成了初步協議,完成了“P5+1”框架下十多年都沒有完成的任務;隨後,伊朗又高調宣佈將接入敘利亞問題的日內瓦和談,彰顯出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;近日,伊朗又發出呼籲,希望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合作,攜手促進中東區域的“穩定”。自從魯哈尼8月執掌總統之後,伊朗外交在短期內“大轉向”,伊朗外交的新佈局雛形初現。
  

 

 

  伊朗長期以來被美國和西方世界視為中東地區的“搗蛋鬼”,這種認識一方面來自於伊朗伊斯蘭政權的激進的意識形態,以及由此導致的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事件乃至其後的美國伊朗對抗,都使得美國和伊朗的矛盾不斷加深;另一方面,伊朗在地區政治中始終以一個“挑戰者”的姿態出現在美國和中東盟友的面前,無論是支援“什葉派新月”,還是組建“德黑蘭——大馬士革——貝魯特”的反美“抵抗軸心”,伊朗在美國面前始終表現的“又臭又硬”,加上長期存在的伊朗核問題,伊朗在美國眼中始終是中東地區的“搗蛋鬼”。

  不過,“搗蛋鬼”卻轉身變成了“穩定器”。魯哈尼8月份就任新總統以來,伊朗與美國秋波頻轉,美伊關係開始升溫,核談判僵局也終於打破。實際上,伊朗對美國政策的轉變,從國內來說是突破美國和西方施加的經濟制裁,緩解社會壓力的突出要求。十餘年來,伊朗的核能力獲得了迅速發展,但是由此帶來的經濟制裁的後果已接近其耐受力,收入銳減,國庫空虛。為了現政權的穩定,伊朗必須重新設計外交政策。

  從地區局勢上來看,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,伊朗苦心經營建造一個從阿富汗到黎巴嫩的什葉派勢力範圍,其關鍵是維護和控制敘利亞巴沙爾政權。但是,敘內戰爆發後巴沙爾政權實際上已失去了對敘的絕對控制,對伊朗最具威脅的是遜尼派武裝在敘利亞開始崛起。伊朗的勢力範圍在伊拉克也發生了斷裂,伊拉克遜尼派對抗什葉派當局成為挑戰伊朗安全的心腹之患。所有這些都打亂了伊朗原有的外交佈局,伊朗需要重新整合自己的外部資源,重構自己的地區戰略。

  當然,伊朗的轉變離不開美國的“配合”。阿富汗、伊拉克戰爭後,美既擔心伊朗的崛起,更懼怕遜尼派極端勢力的威脅迅速上升。在阿富汗、伊拉克和敘利亞,遜尼派武裝組織的擴張十分迅速,其中不乏一些對美國採取敵視態度的恐怖主義武裝團體。在此背景下美國需要重新評估伊朗的威脅和作用,希望能夠“改造”伊朗在阿富汗、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發揮更加積極的地區作用。

  另外,美國也確實缺乏繼續對伊朗保持強制壓力的實力。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以來,美國國力損耗巨大,美國在中東也不再是“指哪打哪”的全能霸主,在2011年中東大變動之後,美國面對來亂局已經無法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,因此面對來自伊朗主動的“媚眼”相投,美國也順水推舟做全人情。伊朗和美國之間互動逐漸形成良性,伊朗也從原來的地區“搗蛋者”變成了“穩定器”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http://big5.cri.cn/gate/big5/gb.cri.cn/42071/2013/12/09/2165s4351089.htm

國際在線新聞

arrow
arrow

    luxurylife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